3773考试网
 3773考试网 - 考研 - 考试大纲 - 初试考试大纲 - 正文

2017考研法律硕士(法学)考试大纲法理学考察内容

来源:3773考试网 2016-10-24 8:24:44

2017考研法律硕士(法学)考试大纲法理学考察内容

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法律硕士(法学)考试大纲

第三部分 法理学

第一章 绪论

第一节 法学

一、法学的概念

法学的含义;法学的研究对象;法学体系。

二、法学的产生和发展

法学产生的条件;法学的历史发展。

三、西方主要法学流派 自然法学派;分析法学派;社会法学派;其他法学流派。

四、马克思主义法学 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产生与发展;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特征。

第二节 法理学

一、法理学的概念

法理学的含义;法理学的研究对象;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。

二、法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意义

法理学的研究方法;研究法理学的意义。

三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

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意义;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主要内涵。

第二章 法的特征与本质

第一节 法的概述

一、“法”的词义。

二、当代关于“法”与“法律”的使用

西方关于“法”与“法律”的使用;当代中国关于“法”与“法律”的使用。

第二节 法的基本特征

一、法具有规范性和普遍性

二、法具有国家意志性和权威性

三、法具有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

四、法具有国家强制性和程序性

第三节 法的本质

  一、关于法的本质的不同学说

  神意论;理性论;命令说;民族精神论;社会控制论;其他学说。

  二、马克思主义法学关于法的本质的学说

 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;法律所体现的意志由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。

  第三章 法的起源与演进

  第一节 法的起源

  一、法起源的主要原因

  法起源的经济因素;法起源的政治因素。

  二、法起源的一般规律

  由个别调整逐步发展为规范性调整;由习惯到习惯法再到制定法;由与道德规范、宗教规范混为一体到相对独立。

  第二节 法的演进

  一、法的历史类型

  奴隶制法;封建制法;资本主义法;社会主义法。

  二、法系

  法系的概念;中华法系;英美法系;大陆法系;西方两大法系的区别。

  三、法律继承与移植

  法律继承的含义;法律继承的根据与理由;

  法律移植的含义;法律移植的必要性

  第三节 法律全球化

  一、法律全球化的概念与趋势

  法律全球化的含义;法律全球化的趋势。

  二、法律全球化的进展和主要途径

  法律全球化的重大进展;法律全球化的主要途径。

  第四章 法的作用与法的价值

  第一节 法的作用

  一、法的作用的概念

  法的作用的含义;法的作用的实质。

  二、法的作用的分类

  法的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;其他分类。

  三、法的规范作用

  指引作用;评价作用;预测作用;教育作用;强制作用。

  四、法的社会作用

  维护阶级统治的作用;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。

  五、法的作用的局限性

  第二节 法的价值

  一、法的价值的概念

  法的价值的含义和特征。

  二、法的主要价值

  秩序;自由;平等;人权;正义;效率。

  三、法的价值的冲突与解决

  第五章 法的渊源、效力与分类

  第一节 法的渊源

  一、法的渊源的概念

  法的渊源的含义。

  二、法的渊源的分类

  法的正式渊源;法的非正式渊源。

  三、当代中国法的渊源

  当代中国法的正式渊源;当代中国法的非正式渊源。

  第二节 法的效力

  一、法的效力的概念与效力等级

  法的效力的含义;法的效力等级的一般原则。

  二、法的效力范围

  法律对人的效力;法律的空间效力;法律的时间效力。

  第三节 法的分类

  一、法的一般分类

  成文法与不成文法;实体法与程序法;根本法与普通法;一般法与特别法;国内法与国际法。

  二、西方两大法系的法律分类

  公法与私法;普通法与衡平法。

  第六章 法律要素与法律体系

  第一节 法律要素

  一、法律规则

  法律规则的含义和特点;法律规则的种类;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。

  二、法律原则

  法律原则的含义;法律原则的种类。

  三、法律概念

  法律概念的含义;法律概念的种类。

  第二节 法律体系与法律部门

  一、法律体系的概念

  法律体系的含义与特点。

  二、法律部门的划分标准与原则法律部门的含义;法律部门的划分标准;法律部门的划分原则。

  第三节 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

  一、当代中国法律体系的特色

  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;体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;体现结构内在统一而又多层次的国情要求;体现继承中国法律文化优秀传统和借鉴人类法制文明成果的要求;体现动态、开放、与时俱进的社会发展要求。

  二、当代中国法律体系的构成. 宪法及其相关法;行政法、民商法、经济法、社会法、刑法;程序法。

  三、当代中国法律体系的发展和完善

  当代中国法律体系的发展;当代中国法律体系的完善。

  第七章 立法

  第一节 立法概述

  一、立法的概念

  立法的含义;立法的特征。

  二、立法权与立法体制

  立法权的概念;立法体制的概念;我国现行的立法体制。

  第二节 立法原则

  一、合宪和法制统一原则

  立法遵循宪法;立法维护法制统一。

  二、民主原则

  立法体现人民意志;坚持立法公开,保障公民参与立法。

  三、科学原则

  立法从实际出发;科学合理地规定权利与义务、权力与责任;法律规范明确、具体,具有针对性和可执行性。

  第三节 法律制定立法程序

  一、立法程序的概念

  立法程序的含义;立法程序的特点。

  二、我国法律的制定程序 法律草案的提出;法律草案的审议;法律草案的表决和通过;法律的公布。

  三、我国行政法规的制定程序

  立项;起草;审查;决定和公布。

  第八章 法律实施

  第一节 法律实施概述

  一、法律实施

  法律实施的含义;法律实施的内容与分类;法律实施的意义;法律实施状况的评价。

  二、法律实现

  法律实现的含义;法律实现的意义;影响法律实现的因素。

  第二节 执法

  一、执法的概念

  执法的含义;执法的特点。

  二、执法的原则

  依法行政原则;合理性原则;讲求效率原则;正当程序原则;其他原则。

  第三节 司法

  一、司法的概念

  司法的含义;司法的特点。

  二、司法的原则

  司法法治原则;司法平等原则;司法独立原则;司法责任原则;司法公正原则。

  三、深化司法体制改革,提高司法公信力

  司法体制改革;司法公信力。

  第四节 守法

  一、守法的概念

  守法的含义;守法的意义。

  二、守法的要素 守法主体;守法范围;守法内容。

  三、守法的原因和状态 守法的原因;守法的状态。

  第五节 法律监督

  一、法律监督的概念

  法律监督的含义;法律监督的意义。

  二、当代中国的法律监督

  国家监督;社会监督。

  第九章 法律职业与法律方法

  第一节 法律职业

  一、法律职业的概念

  法律职业的含义;法律职业的特点。

  二、法律职业的分类

  法官;检察官;律师;其他法律职业。

  三、法律职业伦理与任职条件

  法律职业伦理;法律职业任职条件。

  第二节 法律解释

  一、法律解释的概念

  法律解释的含义;法律解释的必要性。

  二、法律解释的分类

  正式解释;非正式解释。

  三、法律解释的方法

  文义解释、历史解释、体系解释、目的解释,其他解释方法。

  四、当代中国的正式法律解释

  立法解释;司法解释;行政解释。

  第三节 法律推理

  一、法律推理的概念

  法律推理的含义;法律推理的特征。

  二、法律推理的方式

  形式推理;实质推理。

  第四节 法律论证

  一、法律论证的概念

  法律论证的含义;法律论证的特点。

  二、法律论证的正当性标准

  内容融惯性;程序合理性;依法的客观性和逻辑有效性;结论可接受性。

  第十章 法律关系

  第一节 法律关系概述

  一、法律关系的概念

  法律关系的含义;法律关系的特征。

  二、法律关系的分类

  基本法律关系、普通法律关系与诉讼法律关系;平权型法律关系与隶属型法律关系;绝对法律关系与相对法律关系;其他分类。

  第二节 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

  一、法律关系的主体

  法律关系主体的含义;法律关系主体的范围;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。

  二、法律关系的内容

  法律权利;法律义务;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相互关系。

  三、法律关系的客体

  法律关系客体的含义;法律关系客体的范围

  第三节 法律关系的产生、变更与消灭

  一、法律关系产生、变更与消灭的条件 抽象条件;具体条件。

  二、法律事实

  法律事实的含义;法律事件;法律行为。

  第十一章 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

  第一节 法律责任

  一、法律责任的概念

  法律责任的含义;法律责任的种类。

  二、法律责任的构成

  责任主体;违法行为;损害结果;因果关系;主观过错。

  三、归责与免责 归责的含义;归责的原则;免责的含义。

  第二节 法律制裁

  一、法律制裁的概念

  法律制裁的含义;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的关系。

  二、法律制裁的种类

  刑事制裁;民事制裁;行政制裁;违宪制裁。

  第十二章 法治

  第一节 法治概述

  一、法治的概念

  法治的含义;法治与法制;法治与人治;法治与民主。

  二、法治的基本原则 法律至上原则;权利保障原则;权力制约原则;正当程序原则。

  三、社会主义法治

  社会主义法治的含义;社会主义法治的发展历程;社会主义法治理念;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。

  第二节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

  一、全面依法治国的意义、目标与原则

  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;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;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。

  二、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

  科学立法;严格执法;公正司法;全民守法。

  三、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途径

  法治国家、法治政府、法治社会一体建设;依法治国、依法执政、依法行政共同推进。

  四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

  完备良善的法律规范体系:公正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:科学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:充分有利的法治保障体系。

  第十三章 法与社会

  第一节 法与社会的一般关系

  一、法与社会的相互作用社会是法律的基础;法律是社会关系的调整器。

  二、法与社会和谐

  当代中国法律在建构和谐社会中的地位;当代中国法律在建构和谐社会中的作用。

  三、法与社会发展

  通过法律体现和保障社会发展的全新理念: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。

  第二节 法与经济

  一、法与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决定法;法反作用于经济基础。

  二、法与市场经济法与商品经济、市场经济关系的历史发展;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。

  三、法与科技

  科技对法的影响;法对科技的作用。

  第三节 法与政治

  一、法与国家的关系国家是法律存在的政治基础;法律也对国家权力起到支持和制约的作用。

  二、法与政治的关系

  政治对法具有影响和制约作用;法对政治具有确认、调整和影响作用。

  三、法与政策的关系政策对法具有指导作用;法对政策实施具有保障作用。

  第四节 法与文化

  一、法律意识与法律文化法律意识的概念;法律意识的分类;法律意识的作用;法律文化的慨念;当代中国的法律文化;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。

  二、法与道德

  法与道德的区别;法与道德的冲突与解决;法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。

  三、法与宗教

  法与宗教的区别与联系;我国法律在处理宗教问题中的作用。




  • 上一个文章:
  •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
   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,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.
    ②本网转载的文/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,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,请在两周内邮件fjksw@163.com联系.
    全站专题
    · 英语四六级查分  · 杭州医学院  · 甘肃省教育考试院  · 吉林省教育考试院  · 湖北省教育考试院  · 安徽招生考试网  · 河南招生考试信息网  · 招考资讯网  · 浙江省教育考试网  · 湖北招生信息网  · 重庆招考信息网  · 广东考试服务网  · 上海教育考试院  · 湖南省教育考试院  · 广西招生考试网  · 云南招生考试院  · 黑龙江省招生考试院  · 中考志愿填报  · 中考分数线  · 中考录取查询  · 中考查分网  · 中考作文网  · 中考试题答案网  · 高考零分作文  · 高考成绩查询2017  · 高考试题及答案  · 公安警察院校招生  · 西藏教育考试院  · 青海招考信息网  · 云南省招考频道  · 四川省教育考试院  · 陕西招生考试信息网  · 新疆招生网  · 广东省教育考试院  · 湖南招生考试信息港  · 重庆市教育考试院  · 湖北教育考试网  · 江西省教育考试院  · 江苏省教育考试院  · 吉林省教育信息网  · 黑龙江招生考试信息港  · 山西招生考试网  · 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试院  · 北京教育考试院  · 辽宁招生考试之窗  · 内蒙古招生考试信息网  · 河北省教育考试院  · 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  · 广西招生考试院  · 海南省考试局  · 河南省招生办公室  · 贵州省招生考试院  · 宁夏教育考试院  · 浙江教育考试院  · 上海招考热线  · 福建省教育考试院  · 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  · 成绩查询、录取查询、网上报名系统  · 香港高校内地招生  · 空军招飞  · 自主招生保送生小语种  · 中国大学排行榜  · 高考满分作文|高考作文  · 高考志愿填报指导、平行志愿  · 高水平运动员体育特长生招生  · 高考报名  · 艺术特长生  · 空乘招生民航招飞  · 高考志愿填报  · 军校招生网_国防生招生_军校名单  · 单独招生
    推荐文章
  •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


  • | 关于我们 | 联系我们 | 版权申明 | 网站导航 | 手机版
    琼ICP备12003406号